四川成都川科院有幾個校區—人工智能學院的辦學優勢是什么
川科院是四川成都一所不錯的中專學校,人工智能學院主要的教學專業有哪些?學校的辦學優勢是什么?初中畢業生怎么報名人工智能學院的中專部,哪些學生適合讀人工智能專業等等問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人工智能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職工近6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43人,正高職稱8人,博士學位教師共36人。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2人、安徽省特支計劃創新領軍人才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教科研人員)1人、江蘇省雙創人才1人,安徽省優秀青年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共2人,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1人,安徽省“教壇新秀”2人,全國煤炭行業教育先進工作者2人,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7項。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90%以上,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70%。
學院設有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3個本科專業,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技術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人工智能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共建學位點包括“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機器人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方向)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本科生956名,碩士、博士研究生150余名。
二、人工智能學院六大優勢
01、優秀的師資隊伍
川科人工智能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育教學隊伍。設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網絡教研室、軟件教研室等教研室。現有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22人,其中軟件工程專業方向教師12人,博士2人,碩士10人;副高以上職稱5人,中級職稱7人,均具有豐富的教學產業經驗,學生數與本專業專任教師數比例不高于25:1。
02、先進的UBL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
川科人工智能學院依托鼎利教育集團基于國際工程教育“OBE”,“CDIO”工程教育模式,結合教育經驗的UBL人才培養模式。UBL人才培養模式將產業需求與專業設置、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職業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書、終身學習與職業教育相對接,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對接。將產業的實際經驗轉化為教育界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引導產教融合全程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和可遷移能力。
03、完善的校內實驗實訓條件
川科人工智能學院相關校內專業基礎和專業實驗室有9個,分別是:物聯網基礎實訓室、智慧教室、嵌入式實訓室、電子基礎實訓室、VR實訓室、通信實訓室、大數據實訓室、機器人實訓室和3D打印實訓室,實驗室設備設施先進齊全,滿足人工智能(AI)技術專業方向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需要。
04、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川科人工智能學院一直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把“走出去”和“請進來”緊密結合。“走出去”即老師到實習基地開展教學,“請進來”即聘請企業工程師來校帶學生開展實訓項目,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完美對接。目前,學院與微軟、IBM、華為、中國移動等2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深度合作, 建立了穩定的定點實習基地和學生就業合作單位,實現了學生頂崗實習與預就業的完美結合, 在保障學生就業方面具有凸顯的資源和優勢。
05、良好的教風學風
川科人工智學院歷來注重教風學風建設,良好的教風、學風是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保障。學院每學期開展2次以上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每學期組織青年教師開展1-2次教學競賽活動,激勵青年教師提升自己的教學、科研水平,“以研促教,以教促學”;每月開展一次班級學風評比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專業技能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目前, 學院形成了教師敬崗愛業、甘于奉獻,學生尊師重教、刻苦學習的良好教風學風。
06、完善的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川科人工智能學院非常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技能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實現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良好的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推動下, 學院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和智能硬件應用設計等省級技能大賽中多次獲獎。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四川人工智能學院的辦學優勢和學校的招生簡介,我們在選擇一個學校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學校是不是適合學生們讀書,學生選擇之后的優勢是什么等等相關的信息,如果你還在為選擇學校而擔憂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小編,小編為大家介紹更加詳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