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源自1958年成立的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上世紀80年代在全國率先探索招生分配改革和以加強實踐教學為突破口的教育教學改革,開創人才直通農村之路,而享譽全國。2002年升格為高等職業學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一所高等職業學院,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農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2005年,成都畜牧獸醫學校和成都機電工程學校并入學院。在6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始終堅守農業職業教育不動搖,堅持“為三農服務 為興農育人”的辦學傳統,凝練出了“聚焦三農工作 服務鄉村振興”的辦學理念和“親農、事農、興農,敬業、勤業、創業”的學院精神,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農業高職學院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學院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等數十項榮譽稱號。現在學院是中國農學會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單位,是中國職教學會農業專委會副會長單位;是四川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和成都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牽頭單位,是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學院和成都農業創新創業聯盟牽頭單位;是四川中職農林牧漁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單位和四川省農林牧漁技能高考組考單位,是支撐四川省、成都市農業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農村實用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輸出基地。2017年底,學院成功入選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名單。
(一)人才培養方面
近幾年,社會對學院人才培養認可度較高,學院生源較好。學院年均招收普通高職專科學生3500余人,辦學規模穩定在10000人左右。其中,涉農專業在校生規模5000余人,占了全省農業類高職在校生總數的55%以上。
學院畢業生質量名列省內同類學校前列,年年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院注重“農”字文化傳承,著力強化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學院每年70%左右的畢業生留在成都就業,80%的農業龍頭企業均有學院的畢業生,為成都農林漁牧等經濟領域輸送了大量技術人才。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成立了農業創客學院,積極扶持學生創業團隊和創業項目。學院是四川省省級眾創空間,是四川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成都市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先進單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業教育聯盟首批理事單位,是四川省第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立項建設單位和省創新創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2018年1月,學院綜改項目《涉農高職創新創業人才“1133”培養路徑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據麥可思第三方調查,半年后我院畢業生自主創業平均比例為4.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5%,三年后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達13.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我院很多涉農專業學生回到家鄉,扎根農村,自主創業,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企業家,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比如打造全國最大百合花博覽園和風情小鎮的董欽金、打造家鄉生態豬肉品牌在校期間身價就過千萬的楊騏榮等就是其中突出的創業典型。
(二)內涵建設方面
學院現有教職工590人,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293人;取得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有160人,專業課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教師有203人。近兩年,學院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大幅提升,參加全國、省、市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多次獲得各類獎項。
通過多年建設,尤其是省級示范院校建設和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學院辦學特色和優勢日益凸顯,對全省農業職業教育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增強。圍繞現代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人才需求變化,學院立足一產、接二連三,除了現代農業、畜牧獸醫、園林園藝三個農業類分院外,還設立了信息技術、城鄉建設、機電技術和經濟管理四個涉農類分院。目前學院有中央財政支持專業2個、省市級重點和特色專業11個,國家、省級和市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6個,形成了以省級重點為龍頭、市級特色為支撐、農業全產業鏈集群化推進的發展格局。
學院辦學用地僅414畝,遠遠不能適應一所萬人農業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要。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產業需求,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院確立了“小校區大園區”的發展思路。2017年年初,學院在相鄰崇州開始建設一個近千畝,以現代農業示范、學生創業、師生實訓為主的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建設順利。
(三)科研與社會服務方面
學院組建了特種玉米研究所、都市現代農業研究中心、動物疫病檢測中心、智能農業研究中心等作為產品研發和技術服務載體。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通過示范推廣優質杏、農鳳雞、大麥新品種、優質生態土雞健康養殖技術等項目大力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建立了技術扶貧+項目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的“四位一體”扶貧模式,現學院技術推廣服務工作覆蓋成都14個涉農區(市、縣),并延伸到涼山州、雅安、廣安、瀘州等地。2017年選育的杏新品種“海棠紅”通過了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農鳳雞健康養殖綜合技術應用推廣項目”榮獲市“十佳”農業創新創業項目,“校地合作優質杏示范推廣扶貧項目”入選教育部定點扶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