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熬”的專業,選嗎?
隨著《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三季的播出,醫學生群體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談到律師,可能并不是一個經常和我們打交道的群體,但是醫生卻是實實在在就在我們身邊的一群人。而這一季的醫學生們,用網友的話來說叫“神仙打架”,醫學生們的“卷”也在這檔節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學歷水平,英文水平對于醫生來說也非常重要,節目中各位實習生的英文能力也讓觀眾大開眼界,甚至有人還能用英文跟面試官對話交流醫學知識,讓網友看了直呼“我來人間是湊數的”。
的確,考研、讀博、出國留學都需要好的英語能力。并且看懂英文專業文獻、參加國際會議、到國外大學/醫院進修、撰寫英文論文,是達到國際專業水平的基本途徑。
除了實習生們的英語水平讓人驚艷之外,現場實踐操作也是讓觀眾們大開眼界,手繪人體結構圖,現場“打結”等醫學的專業操作讓觀眾意識到醫學生從面試上就跟普通人的難度不是一個等級。
有業內人士指出,醫療行業本科學歷進入三甲醫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碩士研究生尚且可以一試,但也可能簡歷石沉大海,博士與博士后才是三甲醫院的門檻,但是還需要篩查研究方向和學校綜合排名。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得到實習機會,節目中,陶勇主任也講到醫學博士要想從三甲醫院留下來要過四道關:

1.初篩簡歷,從茫茫人海中篩出70多人;
2.復篩簡歷,從70多個人中選出10%,也就是7個人,然后讓這一小撮人進入下一輪面試;
3.面試,考察候選者們的綜合素質;
4.筆試和心理測試,最終只留下一個人。
2、醫生的晉升之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級:住院醫師,顧名思義是大概24小時住在醫院的醫生。
第二級:主治醫師,對于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達標(過關)也是醫生系統中的基石。
第三級:副主任醫師,有自己的專業領域,并且不斷深入研究。
第四級:主任醫師,不僅能管理自己的病人,還能負責科室內其他醫生的病人,是診斷和治療方案的把關人。
“如果幸運的話,(畢業后)是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是至少五年,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是至少五年,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至少五年,一般最少十五年,這是基本要求。”
根據衛生統計年鑒2018年發布的我國執業(助理)醫生年齡結構,我國醫生年齡結構處于35-44歲區間的人數最多,其次是45-54歲區間,再次是25-34歲。也就是說,34歲及以下的醫生人數僅占兩成。